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打着中国风的旗号,却老是唱英文?张艺兴凭什么叫“文化输出”?

2023-05-08 23:38:40 964

摘要:文|令狐伯光张艺兴最近发布了一张EP,由于这几年他的路线是把华语音乐带向世界,并且为此搞出了一个mpop的概念,这个mpop的意思是mix-mandarin-pop的缩写,是指用中文作为基本语言演唱,加入一种或者一种以上其他国家语言的歌曲。...

文|令狐伯光

张艺兴最近发布了一张EP,由于这几年他的路线是把华语音乐带向世界,并且为此搞出了一个mpop的概念,这个mpop的意思是mix-mandarin-pop的缩写,是指用中文作为基本语言演唱,加入一种或者一种以上其他国家语言的歌曲。

大概就是和当初周杰伦的新中国风,再到王力宏的音乐概念chinked-out类似。

这个提出了概念得去落实对吧,张艺兴几年前那张专辑《莲》是个代表,这张专辑不再只是语言上的融合。这张专辑还尝试了融合中国的古代传说、历史故事、传统图腾,还有古筝、葫芦丝、长笛、锣等中国特有的乐器。

而张艺兴这个张EP也是这种风格,其中《面纱》就是像《莲》这样的典型的张艺兴中国风,而且上线后成绩很好,这个相信就不用多讲了。

不过,我们肉眼可见张艺兴这个音乐概念国内大众接受度不高,就像张艺兴的歌曲不管有多火,但是没有做到大街小巷播放一样。比如说同样是所谓的中国风,张艺兴的歌曲,真没办法和周杰伦,王力宏,甚至是许嵩和当初后弦那种国民度。

这个问题和张艺兴的歌曲没有传统意义的出圈是一样的,之前已经讨论过张艺兴的歌曲为何不出圈了,这里还是分析一下。

张艺兴这种在国内大众间不火的中国风,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呢?

外网爆红,国内观众却不听?张艺兴的中国风哪里不如周杰伦

张艺兴的中国风歌曲为什么国内大众不听。因为和十几年前周杰伦,王力宏,许嵩和后弦,二十几年前武侠歌曲,周华健他们的中国风歌曲相比不是那么正宗,没有大众以为的中国风的“古韵”

有些人可能说周杰伦、王力宏、许嵩这一批人的中国风歌曲,相对于之前的黄霑,周华健那批音乐人也没有那么有古韵。

没错,这话真的是正确的,因为中国风歌曲本来就是在中国在面对本文世界,国家社会在不断地近现代化,中国风歌曲也是不断的学习西方和融合本土化。

民国上海滩的洋派音乐曲子开始学习,歌词写得不输古代诗词。

这个到了7080年代港台音乐时期,曲子和编曲不断学习民谣,甚至是摇滚,但歌词写得跟古诗词似的仍然很多,比如黄霑的很多歌词就这样。

2000年后中文进一步碎片化和现代化,但周杰伦这一代音乐人的中国风,歌词在组成上明显降级了,但好歹还是有着几分中国古韵的,同样融合的王力宏chinked-out都要比张艺兴强得多。

有人可能说扯半天还是所谓的歌词,也不是,歌词和内容的表达应该是同样重要的。

歌词是让听众了解听众表达的窗口,听众了解了,能文化共情了,你的旋律还好听,听众才会跟着唱,这就是传唱度的根本原因。

张艺兴的歌曲从内容,技术到表达上都是很西化的,准确来说是韩流那套;嘻哈乐和电子乐的底,适合舞蹈卡点的节奏编排,搭配很多普通观众难以理解的歌词。所谓的中国风也就是加了些中国乐器,就像舞蹈里面穿着汉服跳舞,这不是大众眼中熟悉的中国风。

比如张艺兴非常出圈的歌曲《莲》了,其中副歌最劲的歌词是:

I am the 莲

Lit Lit Lit

I am Lit

Lit

大家可以想想,大众在面对这首歌曲的时候,从歌词,内容和表达去怎么一个共情法,更不用说大众级别的文化共情去传唱了。某个听众在公共场合突然唱I am the 莲,这就要上汪峰那句话了。

6首中国风歌曲外网破亿,MV传遍全世界?张艺兴算不算“文化输出”

国内大众真不认为张艺兴的叫中国风,原因除了大众的音乐品味比较守旧,也有张艺兴的歌曲不具备大众传唱那类中国风歌曲的特性。

这一点甚至不如很多短视频中国风歌曲了,这真和音乐制作水平没什么关系。

那么大众需要的中国风,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输出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来看大概还是比较纯粹,大众认知上最起码要像周杰伦那一代的传统文化流行化吧,有些人甚至巴不得最好的文化输出,是要把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出送到国外。

但这些年太多的流行文化输出证明了(还有《原神》),万事都有一个过程。

比如中国诗词外国人看不懂,他们怎么理解呢?即使是翻译之后的诗词也并非完全正宗,我看绝大部分翻译的诗词,外国人可能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中国诗词的美他们并不能完全体会或者欣赏,因为这首先需要对中文和文化有所了解。

中国小孩子对于有些诗词的美都不能体会到,因为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不够,更何况外国人。我们让外国人看原汁原味的诗词歌赋、戏曲,京剧,四大名著,这真的有点强人所难了。

这个现代化的融合也可以推广的一种方式。 你看K-pop能传播全世界,很多个国人一句韩语都不会,只能听懂其中几句的英文和英语单词。外国人可以哼哼歌曲,唱唱那几句英语。外国人听着英语夹韩语不会觉得尴尬,如果是纯韩语歌除了特别出名的,其他我们好像能记住的真的不多。

一旦有些韩歌流行了就一定会有一些人想去了解,哪怕只有一个人去了解。外国人真的对韩流比较感兴趣,所以k-pop对韩国文化输出真的有挺大贡献。

这个时候不支持的观众就会说不正宗,没有中国文化的美感,传播出去的根本不是中国文化,严厉点的甚至会骂是文化阉割,外国文化殖民之类的就来,他们骂《原神》,骂李子柒就是这样骂的。

中国观众喜欢最纯粹的中国文化很正常,但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不了解,也不是每个外国人都会在YouTube上搜索古筝二胡笛子等,他们需要一个契机先听到再去搜索。所谓的文化输出就是制造当下时尚的流行文化,让我人那一瞬间的感兴趣。

这一瞬间的兴趣让他有了点印象就是文化输出了,背后的什么去了解,挖掘,探索啥的,那都是后续影响了。他们可能因为喜欢POP音乐点开这种类型的音乐,不喜欢就关掉。

像张艺兴的《莲》在YouTube下的评论,也许是粉丝、也许是路人,真的会有人说是art、masterpiece。 油管上真的蛮多外国人对这个mv做reaction的,他们都是在夸奖。不管他们是为了吸取别人的关注还是什么,有那么一小小部分人真的喜欢。这个接触和留下印象才是文化输出的第一步,直接传统和哲学的算什么流行文化。

张艺兴《面纱》上线,海外粉丝好评不断,这又文化输出了?

中国观众对于文化输出一直有误解,之前在YouTube上看到一个舞蹈比赛是唐诗韵和一个白人,唐诗韵跳的是传统的长袖舞蹈,我就记她跳的很美,而白人女孩跳的一点美感都没有我觉她就是肌肉发达,可是最后唐诗韵输了。

我们觉的美的地方他们看不懂,外网《莲》MV后底下留言有一条最多赞英语我翻译是:我是朋友介绍来看这个MV,他们都说这个MV比《花木兰》拍的好。我看完后感觉西方人永远拍出中国的文化,迪士尼应该要请这个MV的导演俩拍《花木兰》。

张艺兴的《莲》MV当初在海外上线,5个月播放量1504万,点赞98万,评论31万,评论90%英文剩下的阿拉伯语还有各种各样国家的语言。

张艺兴不是文化输出,那有多少人因为lay zhang知道了xiang yu (项羽)。

韩流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会融入不同的文化在一点一点地洗脑吸引别的国家来韩国,了解他们。如果韩国输出的是《阿里郎》的话谁会有兴趣,文化输出的主要对象必须是从年轻人开始,每个年轻人喜欢的都是比较炸裂的舞蹈,或者炫酷的动画,游戏,电影和电视剧。

现在真没有什么人去听传统文化这类东西。再比如周杰伦在中国很红吧,可是老外有几个会听他的歌。去看YouTube视频如果你有留言下面的留言是中文还是英文,你就知道谁在听他们的歌了。

《莲》成纽约大学教材?张艺兴能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典型吗?

如果你要问我个人的观点的话,那肯定是需要包容,不支持也不反对,喜欢就听,不喜欢就不听。偌大一个中国,14亿中国人难道还容不得下一个张艺兴的中国风?还是不要把一个人,一个流行文化刻意拔得太高,也没有必要刻意贬低得一无是处。

具体到张艺兴所谓的文化输出的话,难道你们没有发现张艺兴依附的是韩流。

张艺兴的制作团队至今还是韩国人为主,他的舞蹈设计也是韩国比较牛的,韩流是美国娱乐基础上的改良版,rain那代直接跳布兰妮原版舞。现在这边韩国娱乐大量从美国毕业的,Bigbang的美妆设计啥的就是美国设计学院毕业的。

何止美妆,韩国娱乐行业大量设计类都有,韩国人就是一门心思做美国流行的亚洲继承人,为啥会被美国人捧?人家美国人接受韩流程度高为啥?这是人家汉堡改良的亚洲口味汉堡,又不是我们中国本土的肉夹馍。

张艺兴如果想做好的中国风,脱离韩国制作团队又应该做不到。韩国那套东西就是表面很美罢了,好用是好用但内在和中国风关系真不大,至少不是国内大众眼中的那种中国风。

这事儿说到底就一个关键,张艺兴传播出去的中国风,但中国大众那里并不火。张艺兴的歌曲在海外越火甚至形成文化现象,结果传播出去的却是大众不听的中国风,那这传播的中国风和大众审美割裂了?

最终的优点就是让外国人了解了一下,留下印象这一点,这算是一个引子和窗口吧。所以我才说要包容肯定不反对,但靠张艺兴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那就要打造所谓一个产业,培养出一堆张艺兴。

这就意味着要学习韩流那一套,问题是华语音乐产业要学习韩流吗?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